最近,中央有部門將採取適當降低進入門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,旨在緩解我國艱苦邊遠地區縣鄉公務員崗位招不來人,招來後又很快流失的問題。有人擔心新規出台會否出現影響質量,“蘿蔔招考”,“進得來、留不住”的問題。(9月26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類似問題還有:為解決幹部“走讀”問題,各地採取遠程視頻和突擊檢查的方式進行監控;國家為支持基層教育,自2007年推出的免費師範生,也面臨著“下不去”、“留不下”的困境;基層醫療機構“人才荒”很難根本解決。
  長久以來,為解決“浮雲”般的縣鄉公務員、幹部“走讀”、免費師範生、基層醫生的問題,中央及有關部門不可謂沒有決心,以邊遠艱苦地區縣鄉公務員招錄為例,降低學歷門檻、崗位不限專業、實行職級分離、最低服務年限等,人們有了抓鐵有痕的期待,但總覺得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還是沒抓著。
  我有一段在閩北山區的歲月,住處有一個不大的水池,它由一條溪流上連著群山,下連著流入大海的閩江。它之所以四季清波,日夜潺潺,除了承蒙雨季的恩賜,主要有遠山的源頭,枯納滿溢的功能,使池水源源不斷地奔向閩江,匯入大海。這給我的啟示:莫想人為地把人固定在一個狹小的地方,要理解現代人害怕在平庸中迷失自己的焦慮,你不妨公開給他與外界一樣的職業前景,只是要做到,池水流向河海的核心動力不是“人工起降”,而是它自身的活力和永遠向前的勢能。相反,你越是給他擰緊螺絲,他越是恐懼,越是不安心。如果你真能讓這群人一輩子扎根,那肯定不會是“一池活水”。
  近期文體新聞最具價值的是退役的李娜,她的成功是對“一池活水”的形象詮釋,她對於人們賦予所謂“單飛”的叫法並不太贊同,認為應該稱之為“更職業化”。李娜的“職業化”,飽含著對無數失敗、傷痛和責難的忍耐,也傾註了全力以赴的心血與巨大的付出。這種職業化,是不是基層職業制度設計總沒有抓住的東西?那諸多“捆綁”,有多少舉措檢驗了職業人的職業定力?有多少“優先”真正激發了職業人實現職業理想的激情呢?
  在社會轉型階段,一個職業總會面臨不同的體制和環境,好的體制和環境更加有利於實現職業價值,而不好的體制和環境更需要對職業價值的追求和堅持。李娜的成功與其說在於“單飛”,不如說在於她“敢飛”、“會飛”的“職業化”。對諸多基層職業群體,不要指望他們假裝優秀或安於現狀,從制度設計到實施,內化其職業素養,助推其職業理想,才是激活一池池春水的根本出路。
  文/易國祥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一池池春水怎樣激活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qapnnrui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